河南滑县:五一假日游览唐语景观,拍照片小视频可获6688元无人机
 
五一假日,河南省滑县南部上官镇工业园区内的一家企业,敞开大门,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这家企业,是陕西唐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滑县的分公司,作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试点企业,由唐语党建文化广场、红色文化一条街、堤上红街主题餐厅、新中式四合院等景点组成。(王子瑞 摄)
 
唐语党建文化广场、红色文化一条街、堤上红街主题餐厅,是唐语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斥资600余万倾力打造的别具特色的系列景观,让传统文化染上了一抹红色,使红色文化融入一丝传统韵味。
 
新中式四合院,是唐语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优势,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式建筑四合院为载体,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中式庭院,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中式建筑的魅力。
 
赏景游园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精彩的川剧变脸、古筝演奏、太极表演及汉服走秀等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大家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多姿多彩的中式文化。图为变脸演员走下舞台,与游客互动。
 
一群少年儿童身着汉服,在中式庭院的一角,表演传统文化礼仪。人与环境,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一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队伍,参观游览过“唐语景观”后,在公司大门口合影留念,纪念这个不寻常的五一假日。
 
当日,由陕西唐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滑县分公司、滑县摄影家协会及滑县电影电视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唐语杯”摄影、小视频大赛启动仪式在唐语滑县生产基地举行。大赛奖品总价值3万余元,一等奖为价值6688元的大疆无人机,二三等奖为灵眸运动相机和灵眸手机云台3。
 
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宝华、滑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韩廷杰、滑县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赵秋印和唐语公司负责人,共同为唐语摄影基地、唐语影视拍摄基地揭牌。
 
200余名摄影、影视、小视频爱好者深入公司办公场所,采风拍摄,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瞬间。精彩的照片和小视频,将会获得总价值三万余元的精品。
 
夕阳西下,部分游客徜徉在唐语景观,恋恋不舍。据了解,当日约有千名游客到唐语景观参观游览、采风拍摄。【《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和光明图片签约摄影师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盗用必究!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麦小登”的新田园故事

8月5日,王晓楠(左)与父亲在河边拍摄短视频。
“95后”小姑娘王晓楠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她的网名叫“麦小登”,寓意五谷丰登。一年来,这个农家女孩拍摄了300多条短视频,用镜头记录她和父亲的乡村生活,吸引了200多万粉丝的关注。
“麦小登”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吃“百家饭”长大。2013年,“麦小登”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靠着亲戚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她圆了大学梦。毕业后,“麦小登”当过编辑、摆过摊、做过兼职老师、送过外卖。利用学新闻的专业优势,“麦小登”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记录日常生活。
2019年,为了照顾父亲,“麦小登”回到家乡。给父亲买空调、开老式拖拉机收麦子、背着药桶给玉米打农药、骑三轮车卖西瓜……“麦小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家庭,同时,田间地头、老旧小院,赶集会、做农活、煮牛肉、蒸馒头……这些日常的农家生活,成了她创作的新素材,也让她在网络上打开了知名度。
今年6月,河南省滑县牛屯镇大蒜滞销。得知消息后,“麦小登”在网络上以直播的形式帮助蒜农卖蒜。“那一天特别累,但能帮到别人,心里很开心。”
“我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做一些公益助农活动,传播正能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麦小登”的新田园故事还在继续。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4日,王晓楠(左)与父亲在交流。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4日,王晓楠在拍摄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5日,王晓楠(右)在家中拍摄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4日,王晓楠在剪辑视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5日,王晓楠(左)与父亲在河边拍摄后准备回家。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8月5日,王晓楠(左)驾驶三轮车载着父亲回家。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相关问答
关于河南省的历史名人我要做演讲所以问一下.如题_作业帮
东郡韦城(河南滑县东南)人,隋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开漳圣王”陈元光河南固始县人,字廷炬,号龙湖.他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