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朋友制作的擦擦,简单设计,搭配手串,效果不错
大家好,今天就简单聊一下擦擦。大家所看到的视频就是藏族朋友在制作擦擦的过程,其实一会从视频中大家就能看到,它其实就是复制的过,需要一个擦膜,把一些泥巴或者是藏药放到里边,然后摁实进行敲打,把多余的一些部分去掉,就形成所见到的擦擦。
擦擦也有很多的种类,有泥擦、药擦、布擦、骨擦、明擦。今天就讲一下手里的药擦。大家看到我手里这是一个藏药的擦擦,它还有一些跟泥巴混合的那种的,相对重量可能要比这个重一些。

擦擦比较特殊,它上面前后带着藏族的种子文字,虽然它是泥擦,但是它上面也已经佩戴过的痕迹很明显,也给它做了一个简单的设计,要不直接去戴,可能不太好戴,就给它做了一个手链。这个环也是可以打开的,就相当于给它简单的编织了一下。这两侧因为这个地方比较软,就给它做了一个保护。
整体来说搭配的手串,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这要是我们去包括也不用自己去买了,就是怎么去设计而犯愁了,我给大家解决了。

聚力现代新西宁|西宁用藏毯和藏药证实,非遗也能做成现代产业链

01:00
西宁将藏毯、藏药两项非遗做成了现代产业链。 视频拍摄制作 澎湃新闻记者 张婉茹(01:00)
近年来,西宁在建设“产业‘四地’上的中心城市”过程中,不仅注重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还对传统特色的地毯、藏药等产业不断提升能级,让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大传承,也让传统特色产业成为西宁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11月6日,参加 “走在前作表率 聚力现代新西宁”主题传播活动的全国20位主流媒体记者走进西宁圣源地毯、金诃藏药,探索西宁将传统产业变成现代产业的密码。
据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毯与东方毯、波斯毯同属世界三大名毯。青海是藏毯的故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系绵羊的毛作原料,地毯坚韧耐磨、质地柔软,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在藏毯展示厅,参观者往往会有置身美术馆的错觉,展出的藏毯颜色亮丽,图案美观,藏羚羊如同活了一般在树林里奔跑,藏族姑娘好像是活生生站在眼前……

圣源地毯被誉为“像锦缎一样的软浮雕”。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这种被誉为“像锦缎一样的软浮雕”的青海藏毯,是如何做成的?参加调研的记者们在圣源地毯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参观了生产车间,了解到藏毯采用独特的“重叠连环扣”打结法能织成变化多端的各式花样,再经过洗毯、剪花等工艺处理,让地毯显现出丝一般的光泽和质感,色泽鲜艳,层次分明,这才能产生出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

圣源地毯的一位工人正按设计图加工地毯。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1992年在原青海省藏医院制剂室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是我国率先将传统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制药标志性融合的藏药企业,现有药品、保健品、饮片、日化用品和冬虫夏草等1000余种产品,其中药品共有6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包括独家品种21个、独家剂型6个、国家医保品种19个,连续5年入选 “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
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裁牛豫娟告诉记者们,作为西宁本地的特色产业,金诃藏药在发展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回归藏医药的传统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消费者提供纯正和具有藏医药文化特色的产品。该公司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

金诃藏药生产车间。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牛豫娟表示,金诃藏药注重研发,在传承传统手工生产技艺的基础上,在炮制和制剂生产方面,使用现代化药械替代手工生产,使得生产规模得到提升,质量也更加可控。
她希望,金诃藏药能与西宁的相关产业加强合作,覆盖药材种植、药品加工等领域,并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附加值,推动藏药产业的发展。
相关问答
西藏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作为一名西藏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老腊肉,我个人觉得我还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西藏大学(Tibet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属自治区一所...